ISO体系年审的流程是什么
ISO体系年审流程涵盖审核前准备、现场审核执行、不符合项整改及证书更新四大阶段,具体如下:
一、审核前准备:奠定年审基础
- 确认年审时间与机构
- 根据ISO证书有效期,在初次认证后第10-12个月进行首次年审,后续每年一次,逾期未审可能导致证书暂停或撤销。
- 提前1-2个月与认证机构沟通,确认具体年审日期,并获取审核计划(如审核范围、日程安排)。
- 组建内部审核小组
- 成员需经过内部审核员培训,具备审核能力,负责制定内部审核计划、执行现场审核并跟踪整改。
- 开展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
- 内部审核:按审核计划对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现场审核,通过查阅文件、观察操作、询问相关人员等方式收集审核证据,记录不符合项并开具不符合报告。
- 管理评审:由最高管理者主持,各部门负责人参加,评审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如质量方针和目标实现情况、内部审核结果、顾客反馈等),形成管理评审报告。
- 整理与更新文件记录
- 更新管理体系文件(如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确保符合最新ISO标准要求。
- 准备日常运行记录(如合同评审记录、采购记录、生产过程记录、检验记录、培训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以及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报告、不符合项整改记录等资料。
二、现场审核执行:全面评估体系运行
- 首次会议
- 审核组长介绍审核组成员、审核目的、范围、日程安排和审核方法,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
- 文件审查
- 审核组详细审查企业管理体系文件,检查是否覆盖ISO标准所有要求,文件接口是否清晰,规定是否合理、可操作,重点关注版本控制、审批流程、发放和回收管理。
- 现场巡视与流程审核
- 主要业务流程审核:按ISO标准过程方法,审核产品实现过程(如设计开发、采购、生产、检验)、管理过程(如人力资源管理、文件管理、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和支持过程(如设备管理、基础设施管理),通过面谈、查阅记录、观察操作等方式验证过程有效性。
- 部门职责履行检查:对各部门进行逐一审核,如生产部门检查生产计划执行、现场环境和安全管理、设备维护保养;质量部门检查检验标准执行、不合格品控制、质量统计分析等。
- 审核组内部沟通与不符合项判定
- 审核组成员每天审核结束后汇总发现,分析讨论问题,根据审核证据和ISO标准判定不符合项(严重或一般),明确条款和严重程度。
- 末次会议
- 审核组长通报审核结果,包括不符合项、审核等级等,企业可提出疑问或解释,审核组解答澄清。
三、不符合项整改:闭环管理确保合规
- 原因分析与整改计划制定
- 企业针对不符合项组织相关部门分析原因,制定详细整改计划(明确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时间节点)。
- 整改实施与证据保留
- 责任部门按计划实施整改,保留相关证据(如修改后的文件、培训记录、整改照片等)。
- 整改证据提交与审核
- 企业将整改证据整理成册,按认证机构要求提交,审核组验证整改有效性。
四、证书更新与持续改进
- 证书更新与公告
- 整改通过后,认证机构颁发新的年度认证证书,标注新有效期,并在相关网站公告,同时上报国家认监委网站。
- 持续改进机制
- 企业应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提前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避免年审时集中暴露风险。
- 提高员工对ISO标准的认识和理解,定期培训,形成全员参与的质量管理文化。
- 与认证机构保持沟通,及时反馈整改进展,增进合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