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
商标申请被驳回后,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复审呢
2025-07-27  浏览:0

商标申请被驳回后,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复审呢

商标申请被驳回后,可通过商标驳回复审(核心途径)、国际注册复审(针对马德里商标)、行政诉讼(终极救济)三种主要方式争取权利,具体操作及适用场景如下:

一、商标驳回复审(国内商标核心救济途径)

适用场景:对商标局驳回决定不服,认为驳回理由不成立(如近似性判断错误、显著性认定偏差)。
操作流程

  1. 准备材料
    • 主体资格证明:企业需提供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加盖公章),个人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及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 驳回通知书:提交商标局下发的《商标驳回通知书》原件或复印件,并附信封(证明收到时间)。
    • 复审申请书:填写《商标驳回复审申请书》,明确复审请求及事实理由(如“申请商标与在先商标不构成近似”)。
    • 证据材料
      • 使用证据:销售合同、发票、广告宣传材料、媒体报道等,证明商标已实际使用并形成显著性(如“王老吉”通过长期使用证明其显著性)。
      • 共存协议:与在先商标权利人签署的《商标共存协议》,证明双方同意商标共存(需公证或双方盖章)。
      • 在先权利证明:如商标设计版权登记证书、在先商标被撤销/无效的官方文件(如某商标因连续三年不使用被撤销,可作为复审证据)。
  2. 提交申请
    • 方式:通过商标局官网“网上申请系统”或直接邮寄至商标评审委员会(北京市西城区茶马南街1号)。
    • 期限:自收到驳回通知之日起15日内(邮寄以邮戳为准,逾期视为放弃)。
  3. 审查流程
    • 形式审查(1-2个月):检查材料是否齐全、符合格式要求。
    • 实质审查(6-9个月):评审委员会结合证据材料及法律条款(如《商标法》第30条、第31条)重新判断。
    • 口头审理(可选):若双方对事实争议较大,可申请公开辩论(需提前30日提交申请)。
  4. 结果类型
    • 复审成功:商标局重新核准注册,进入初审公告程序。
    • 部分成功:部分商品/服务类别获准注册(如原申请10个类别,仅3个通过)。
    • 复审失败:收到《商标驳回复审决定书》,可进一步提起行政诉讼。

案例参考
某企业申请“小米”商标被驳回(因缺乏显著性),通过提交早期产品包装、广告合同等使用证据,证明“小米”已通过使用获得显著性,最终复审成功。

二、国际注册复审(针对马德里商标)

适用场景:通过马德里体系申请的国际商标被驳回(如指定缔约方商标局发出驳回通知)。
操作流程

  1. 准备材料
    • 国际注册复审申请书(MM/RT格式):需通过WIPO官网在线填写,明确复审理由(如“驳回未考虑商标实际使用情况”)。
    • 驳回通知:提交指定缔约方商标局下发的驳回通知原件或经认证的副本。
    • 证据材料:与国内复审类似,但需针对驳回理由调整(如某欧盟国家以“缺乏显著性”驳回,需提交该国市场的使用证据)。
  2. 提交申请
    • 方式:通过WIPO“eMadrid”系统在线提交,或邮寄至WIPO国际局(瑞士日内瓦)。
    • 期限:自收到驳回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部分国家可能缩短至1个月,需以驳回通知为准)。
  3. 审查流程
    • 国际局审查(1-2个月):检查材料是否符合形式要求。
    • 指定缔约方审查(6-12个月):由驳回方商标局重新审理,可能要求补充证据或安排听证。
  4. 结果类型
    • 复审成功:商标在指定缔约方获准注册。
    • 复审失败:可进一步向该国法院或行政机构提起诉讼(如欧盟可向欧盟知识产权局上诉委员会提起上诉)。

案例参考
某中国品牌通过马德里体系申请“HUAWEI”商标在德国被驳回(因与在先商标“HAWEI”近似),通过提交品牌全球知名度证据及市场调查报告,最终复审成功。

三、行政诉讼(终极救济途径)

适用场景:商标驳回复审或国际注册复审失败,且商标价值极高(如知名品牌核心商标)。
操作流程

  1. 起诉条件
    • 原告资格:商标申请人或复审申请人(需与驳回通知上的主体一致)。
    • 被告资格: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商标评审委员会职能已并入国家知识产权局)。
    • 管辖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唯一受理商标行政诉讼的一审法院)。
  2. 准备材料
    • 起诉状:明确诉讼请求(如“撤销驳回决定,责令重新审查”)、事实理由(如“商标局未充分考虑新证据”)。
    • 证据材料
      • 商标驳回通知、复审决定书。
      • 复审阶段未被采纳的证据(如新提交的使用证据、共存协议)。
      • 类似商标获准注册的案例(如引用商标局既往审查标准)。
  3. 诉讼流程
    • 立案审查(1-2个月):法院检查材料是否符合起诉条件。
    • 开庭审理(3-6个月):双方提交证据、辩论,法院可能委托鉴定机构评估商标近似性。
    • 判决结果(6-12个月):
      • 胜诉:撤销驳回决定,商标局需重新审查。
      • 败诉:可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终审)。
  4. 成本与风险
    • 费用:诉讼费100元,但律师费可能达5-10万元(复杂案件更高)。
    • 风险:诉讼周期长(1-2年),且结果存在不确定性(法院可能维持商标局决定)。

案例参考
某企业申请“乔丹”商标被驳回(因与篮球明星姓名权冲突),通过行政诉讼主张“乔丹”在中文语境中具有独立含义,最终部分胜诉(第25类服装商品获准注册)。

四、操作建议总结

  1. 优先复审:若驳回理由存在争议(如近似性判断偏差),优先启动国内或国际复审程序,同步准备行政诉讼材料(如收集新证据)。
  2. 成本权衡
    • 低价值商标:直接修改重申或放弃,避免复审及诉讼成本。
    • 高价值商标:采用“复审+诉讼”组合策略,最大化争取权利(如某品牌通过复审解决部分类别,诉讼解决核心类别)。
  3. 专业协助:委托代理机构撰写复审法律意见书及诉讼文书,其通过率比个人申请高30%-50%(因熟悉审查标准及诉讼技巧)。
  4. 时间管理:严格遵守复审(15日)及诉讼(30日/3个月)期限,避免逾期丧失权利。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