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开放课题申请指南(2024年8月31日截止)
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围绕航空航天、空间探测、集成电路、能源动力等国家重点领域高端装备关键件高性能精密制造重大需求,发展以性能精准保证为目标的精密超精密制造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在高性能精密制造方向发展、高端人才培养、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成了“顶天立地”的研究特色格局。
为服务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贯彻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吸引、凝聚国内外优秀学者,共同研究、联合攻关,促进高水平成果产出,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现公开发布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热忱欢迎国内外科研人员积极申报。
一、重点资助领域
实验室开放课题应紧密围绕实验室重点研究方向,具有基础性、创新性和前瞻性。2024年度拟重点支持以下方向:
1.复合材料构件精密制造技术
先进复合材料构件性能与材料-结构-工艺等参数的映射关系、材料去除与损伤形成机制,热塑性复材构件一体化精准成形和高质高效加工与连接,粘韧/硬脆复材可控定式加工与高性能连接、多能场复合低损伤加工、曲面夹层复材构件制造面形精度保障。
2.复杂曲面零件精密加工技术
面向性能的复杂零件再设计精密制造理论,跨尺度多参数在机/在位测量,性能驱动的复杂零件反求建模,大型弱刚性曲面加工精度创成,多机协同规划与智能加工。
3.超高精度零件加工技术
超高精度零件跨尺度精密创成理论,半导体和光学材料的纳米尺度超精密加工材料去除机理,超高精度零件多能场跨尺度精准创成理论,加工过程的加工精度-表面质量-加工效率协同调控技术,超精密加工装备技术。
4.高性能装备集成制造技术
材料结构性能一体化的高性能装备集成制造原理,模块化关键功能部件的系列高精高效成形与加工工艺,核心部件一体化设计与性能分析方法。
5.其它符合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总体研究方向、经培育后有望申报国家级基础研究或科技专项项目的前沿创新性研究。
二、申报条件
1.申请人应具有承担基础研究课题或者其他从事基础研究的经历;
2.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以上职称;
3.开放课题的负责人应为校外科研人员,优先资助40岁及以下青年学者;
4.申请人同年只能申请1项开放课题项目,且作为项目负责人,原则上仅能获得1次资助。
三、申请须知
1.2024年开放课题申请书受理截止至2024年8月31日;
2.申请人可访问网站(机械网站https://me.dlut.edu.cn/ )下载《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申请书》,按照开放课题申请书的格式要求认真填写并将电子文档发送至hpm@dlut.edu.cn,邮件主题为:姓名-单位-课题名称。待项目获批后,申请人再提交签字盖章的纸质申请书;
3. 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项目类别及额度:
(1)重点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为20万元,一次性拨付;
(2)普通项目,每项资助额度为10万元,一次性拨付;
4.项目研究周期一般为1年。项目负责人应提交中期检查报告;课题结束后应向实验室提交研究报告和成果文件;
5.资助的研究课题须按批准的原申请报告的目标和主要内容进行。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需对原研究大纲作重大修正时,须按照程序得到批准。如经检查发现研究课题因故中断无法继续进行,或所资助课题未经批准而严重偏离研究大纲,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后,可以中断或取消收回原批准经费;
6.课题资助完成的论文、专利、奖励、软著等成果须标注“高性能精密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资助”,英文论文应标注“Supported by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High-performance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Grant no.xxxx)”。鼓励与重点实验室固定人员联合发表学术论文。
联系人:刘海波 鲍岩 电子信箱:hpm@dlut.edu.cn
通讯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3057室
邮编:116023
电话:0411-84708037
2、安徽省公路低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申报指南(2024年8月15日截止)
安徽省公路低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依托滁州学院,以国家“双碳”战略为导向,围绕公路低碳材料开发利用、公路路基与边坡工程、公路景观设计与环境等方向,开展低碳胶凝材料、低碳路面结构与材料、低碳路基与边坡工程处理、低碳交安工程新材料和低碳公路景观植物选配等核心技术研究。为增强对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现开展2024年度开放课题申报工作,热诚欢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的科技工作者申报。
一、资助领域
1.公路用新型低碳材料开发及应用
探索和开发具有低碳、环保特性的新型公路材料,如自调温相变材料、玄武岩纤维、气泡轻质土、公路隧道新型抗冻防腐添加剂、公路隧道新型涂层涂料等。针对新型低碳材料,研究其力学性能、耐久性等关键性能指标,确保材料在公路建设中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研究如何利用新型低碳材料实现绿色施工,包括工厂化预制、现场机械化安装等工业化建造技术等。
2.公路低碳胶凝材料研发及应用
研发并使用水硬性石灰、纳米水泥、低碳水泥、镁质水泥、碱激发胶凝材料、地聚合物等低碳胶凝材料。通过配制研究和激发剂定向催化,促进材料内部形成纳米级晶体,增强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优化生产工艺,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公路建设中进行低碳胶凝材料的示范应用。
3.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
研发并应用基于矿渣、磷石膏、赤泥、粉煤灰等固废的公路建筑材料,如基于固废的路基、路面、水泥、混凝土等。研发并应用基于固废的生产吸附材料、絮凝剂、脱硫剂等环保功能材料。研究高效、环保的技术手段,以提高固废在公路工程中的资源化利用率。
4.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
进行太阳能光伏发电效率提升关键技术的研究并进行工程应用。开发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为高速公路的路灯、交通信号灯、隧道照明等提供清洁电力的绿色供电系统。开发利用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区域安装太阳能光伏板,以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能源自给系统。
5.公路交通低碳化建设
研究如何通过科学规划植物配置、利用新技术和新能源等方式,减少碳排放,实现公路景观的低碳化。完善各种运输方式的低碳发展政策和标准,建立行业低碳评估体系,推广ETC系统、废旧材料循环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建设低碳交通体系。进行低碳公路建设背景下交通事故成因与预防、风险评估与管理、智能交通系统与安全技术等交通安全研究。
申报人根据工程中心上述研究方向,自由选题。工程中心开放课题将优先资助立论清晰、目标明确、研究内容具体、具有较好研究基础及创新科学意义的研究课题。
二、资助计划
拟资助重点项目3项,每项资助5万元;一般项目4项,每项资助3万元。课题研究周期为16个月,起止时间为2024年09月至2025年12月。
三、申报条件
1.申报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
2.申报人具有良好的相关研究基础,较强的科研能力,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或条件,能够独立开展和组织研究工作。
3.已获得其他经费资助的相关研究项目不接收重复申报。
4.外单位申报者需联系工程中心一名高级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人员,作为项目参与人员。
四、注意事项
1.开放课题研究期间要遵守相关承诺,履行约定义务,按期完成研究任务,不得有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
2.经过评审拟立项项目公示无异议后,签署任务书。
3.需要按年度提交开放课题进展技术报告,结题需填写《开放课题结题报告》,进行成果验收。
4.开放课题经费管理参照《滁州学院纵向项目与经费管理办法》(附件1)。
五、成果要求
1.开放课题预期成果为:
(1)申请发明专利(署名滁州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2)行业、地方或团体标准(署名滁州学院为主要完成单位);
(3)省部级(含全国性行业协会)科技奖励(署名滁州学院为主要完成单位);
(4)公路低碳新材料或新技术(须有成果转化证明或实际应用证明并经工程中心认定,署名滁州学院为主要完成单位);
(5)以滁州学院为主持单位获到账研究经费10万元;
(6)发表SCI二区以上论文1篇(署名滁州学院为第一完成单位)。
其中,重点项目成果要求为上述成果中的2项,一般项目成果要求为上述成果中的1项。
2.研究成果需为开放课题研究的相关内容。开放课题所取得科研成果,归本工程中心和研究者所在单位共有。
3.开放课题所取得的成果均须标注“滁州学院,安徽省公路低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开放课题资助及课题编号”,英文标注“This study is supported by the open Foundation of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of Road Construction Low-carbon Materials of Anhui Province, Chuzhou University, under Grant No.***”。
六、申报时间
请于2024年08月15日前填写附件2中的申请书,经所在单位签署意见、盖章后寄交本工程中心。纸质材料一式两份,同时提交申请书电子版,发送到zxb0615@163.com。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戴仕宝,电话:13721017128
通讯地址:安徽省滁州市会峰西路1号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
邮编:239000
安徽省公路低碳材料工程研究中心
2024年07月28日
3、红外探测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度开放课题指南(2024年8月15日截止)
为贯彻全国重点实验室 “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方针,充分发挥实验室的研究基地作用,汇聚国内优势力量开展红外探测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围绕实验室的重点研究方向,面向全国设置开放课题。
经评议,2024年度开放课题设置方向指南如下,课题实施周期为1-2年(起止时间为2024.10-2025.09或者2024.10-2026.09),每课题资助10~15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