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出台三项制造业扶持政策
·内蒙古
乌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稳增长保市场主体保就业行动方案的通知
·天津
天津:最高50万元!推动工业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升级版贯标
·江苏
镇江:加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选一批“智改数转”标杆领航企业
启东:“50万+20万”,对认定两化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和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予以奖励
江阴:重点支持两化融合项目,2021年度贯标企业可申报专项资金
扬州:最高20万!对取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证书的企业给予奖励
吴江:最高100万!给予企业两化融合投资额5%的一次性补助
扬州市仪征市:市政府关于印发《仪征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
宿迁市泗阳县:《泗阳县七大举措扶持制造业“智改数转”》
苏州市太仓市:太仓只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解读会
苏州市吴江区《关于印发《东太湖度假区(太湖新城)加快企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奖励办法(修订)》的通知》
·云南
最高30万元!对新列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企业予以一次性奖励
云南大理:一次性2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企业给予奖励
《云南省关于加快全省制造业数字化改造 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
·山东
沂南县:最高50万元!对首次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且提升等级均予以奖励
山东淄博: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认定奖励一次性10万元
山东寒亭区:至2024年,给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的企业10%项目投入资金补助
山东聊城:50+30+20万元!两化融合贯标奖励申报工作开启
日照:对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一次性最高30万奖励
关于印发《烟台市工信领域符合免申即享范围的市级财政支持政策实施细则》的通知
山东省青岛市2023年两化融合奖补预算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青岛市胶州市《关于开展2022年两化融合贯标奖励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
山东省济南高新区启动2020年度《济南高新区加快创新创业发展 助力新旧动能转换若干政策(试行)》申报工作
烟台市栖霞市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印发《栖霞市工业突破三年行动实施意见》
·浙江
青田县:20万元!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
浙江余姚:50万+50万+20万,对两化深度融合建设项目、两化融合体系贯标示范试点和通过贯标的企业给予奖励和补助
绍兴越城区:最高30万元!对首次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的企业予以奖励
苍南县:2022年第一批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定的企业可申请30万元奖励
绍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八个政策的通知
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实现千亿工业目标的若干政策意见
【嘉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印发《2020年度全区工业经济、科技创新、开放型经济三大类若干政策》的通知
湖州市工业发展专项资金2022年预算报告
温州:关于印发平阳县推动制造业跨越式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的通知
温州龙港:关于公开征求《关于加快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公告
绍兴:嵊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等五个政策的通知
浙江玉环: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最高奖励30万
金华:《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浙江省金华市兰溪市《兰溪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脱密版)》
浙江乐清: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可为工业用地项目预评审加分
《关于进一步推进数字化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磐安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绍兴市上虞区《关于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
·重庆
30万!对首次通过国家评定机构评定的升级版贯标AA级以上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
江津区:2021年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5万元奖励
南川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10万+10万”奖励补助!
重庆市潼南区《关于印发<重庆市潼南区支持数字经济发展 若干政策>的通知》
·安徽
芜湖:一次性30万元!一直持有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证书的企业可申报
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提升,择优给予企业一次性奖补
马鞍山市:关于申报2021年度促进制造业升级产业扶持政策资金的通知
·黑龙江
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升级
·湖南
湖南、哈尔滨、江苏仪征市公布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采信政策
关于做好2022年湖南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张家界市印发《张家界市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奖励办法》的通知
·哈尔滨
佳木斯市:佳木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佳木斯市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的通知
哈尔滨:关于兑现2021年两化融合相关试点示范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达标有关政策的通知
·河南
郑州:鼓励两化融合贯标开展,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 发展的实施意见
郑州市:《关于组织2021年郑州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申报工作》
郑州市:《郑州市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工作方案》
《郑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河北
通过两化融合贯标评定的企业,同等条件下优先纳入重点项目库
对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类试点示范企业给予奖励
·贵州
对首次通过升级版贯标评定的工业企业,给予20万奖励!
·陕西
两化融合项目按照投资额最高支持500万元,贯标认定奖励20万元
榆林:30万元!对新获得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企业给予奖励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通知
渭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中小企业纾困帮扶若干措施的通知
宝鸡市:渭滨区稳经济若干政策措施
陕西:支持两化融合,开展2023年工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项目申报工作
陕西安康:鼓励企业开展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
《汉中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铜川市《关于支持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修订稿)》
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宜君多措并举力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印发《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试行)》
汉中市财政局发布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稳住经济大盘若干措施
·广东
东莞:两化融合应用项目奖补最高150万元
惠州市:惠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惠州市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中山市:板芙镇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板芙镇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板府规字〔2022〕2号、板府〔2022〕10号)
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十四五”规划
·上海
奉贤区:对首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的企业给予 20 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闵行区:对于完成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或列入国家、上海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示范的区内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50万元。
上海市金山区 《关于开展2022年度金山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贯标奖励申请的通知》
最高50万元奖励!上海青浦区组织申报2022年两化融合扶持项目
松江区《松江区工业互联网促产业经济数字化转型若干政策(草案)》
《关于2022年青浦区两化融合扶持项目 拟立项项目的公示》
·辽宁
庄河:一次性40万!给予获得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且通过的企业奖励
辽宁营口:对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证书的企业给予10万元奖励
·福建
泉州:一次性50万!对获得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给予奖励
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福州市财政局关于印发福州市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实施方案的通知
福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福州市财政局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专项和数字化示范工程、试点应用项目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福州市福清市《2022年福清市工业企业“两化融合”贯标、“上云上平台”奖励资金申报指南》
·四川
上百万补助!获得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示范、认定的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100万元、50万元
宜宾市以数字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泸州市印发《泸州市制造业优势特色企业重点培育行动计划(2022—2025)》的通知
·湖北省
鹰潭市:关于征求《鹰潭市工业创新发展三年倍增十六条政策措施》(征求意见稿)的意见
鄂州市临空经济区:区党政综合办公室印发《临空经济区关于支持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奖补政策》的通知
武汉市:《关于组织开展武汉经开区(汉南区)2021年两化融合贯标评定奖励资金申报工作的通知》
监利市:《监利市惠企资金实行“两免一快一直“拨付方式清单(第一批))》
荆州市:《洪湖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湖北省对首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工业企业择优奖补
荆州市石首市:《石首市惠企政策清单》
黄冈市:《黄冈市工业经济稳增长促发展若干措施》
《武穴市促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
《黄梅县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改革实施方案》
襄阳市老河口市人民政府公布老河口市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
《关于2022年湖北省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数字经济类两盒融合管理体系贯标项目审核结果的公示》
·江西省
江西省关于组织申报省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示范企业的通知
江西省九江经开区《九江经开区支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二十条政策措施(试行)》
·甘肃省
白银市:白银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白银市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
庆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庆阳市“十四五”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
庆阳市西峰区《关于鼓励支持地方工业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
·山西省
晋城市:市工信局出台助企纾困“十项举措”
太原市: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企业最高奖励50万元;开展工业互联网暨两化融合诊断评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重点企业工业互联网诊断评估,每户企业最高补贴20万元。
大同市关于强化市场主体倍增要素服务保障的若干措施(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