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财政资金奖补政策
接连推出
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我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现有:14.1万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现有:1.46万家
一 、财政资金奖补政策
目的:引导和激励企业创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
措施:今年6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启动新一轮专精特新支持政策,首批支持1000多家重点“小巨人”企业。
奖补标准:每家企业连续支持三年,合计600万元。
资金使用:95%以上奖补资金由省级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到企业,企业自主安排用于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三新”),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一强”)。
效果:发挥中央财政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调动地方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企业科技创新成本,增强创新动力。
二 、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和精准度
目标:解决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满足全周期融资需求。
措施:
1、创新金融产品: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
2、形成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
3、设立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其中1000亿元用于支持初创期、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首次贷款。
4、推出区域性股权市场“专精特新”专板,畅通资本市场融资渠道。
保障:提供“商行+投行”“债权+股权”“融资+融智”的综合化、全方位投融资服务。
强化风险保障,推出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保险补偿政策,以及科技投资研发转化损失险、专利实施失败费用损失险等特色保险产品。
三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举措:
1、建设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网络:中国中小企业服务网覆盖31个省级平台和169个地(市)平台。
2、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已建成1780多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机构。
3、人才政策:支持“小巨人”企业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赋予高层次人才举荐权,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
4、营商环境优化: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
5、科技创新推动:推动技术需求市场化流转、解决,深化实施专利导航、高价值专利培育、知识产权强企工程。
总结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推动我国新型工业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导和扶持。通过财政资金奖补、提升金融服务适配性和精准度以及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将进一步激发这些企业的创新活力,助力其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更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