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
2023/2024/2025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申报奖励扶持开始!
2024-12-18  浏览:5

江苏省企业三年福利来袭!根据《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通知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为目标,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重点产业链建设,实施梯度培育、创新引领、强基固链、服务赋能,支持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成长。

2023/2024/2025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申报奖励扶持开始!

目标:到2025年,形成一批专注细分市场、创新能力突出、生产管理精益、掌握独门绝技的“单打冠军”和“小巨人”企业,成为省重点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型中小企业

300家

1500家

10000家

50000家

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成为自主可控产业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研发投入强度,超过7%,户均高价值专利达,10件以上,智造模式加快普及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经营管理数字化普及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超过65%

超过80%

达到90%

强链补链作用凸显

专精特新企业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

主营业务收入占规上中小工业企业比重省重点产业链配套

超过50%

实现全覆盖

服务体系更加健全

建成资源集聚、功能多样、服务规范的网络化、专业化公共服务体系,累计争创

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省级示范平台示范基地

40个

18个

400个

280个

重点任务

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工程

出台江苏省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实施细则,着力构建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梯度培育体系。

围绕重点集群和产业链及工业“五基”领域,聚焦高新

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四新”类企业,扩充完善优质企业培育库。

江苏省专精特新奖励补助可联:18755150022(同v)

针对产业链关键环节的细分领域,探索建立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专用通道。

创新能级提升工程

实施企业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计划,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独立或联合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创新平台,实现省级以上研发机构全覆盖。

围绕重点产业链关键环节,结合国家产业基础创新发展目录,每年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实施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和产业基础再造项目比例不低于30%。

支持校企协同创新,每年发布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创新成果清单和专精特新企业研发攻关需求清单,定期组织产学研供需对接。

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集聚高校院所和龙头企业创新资源,推动产学研合作对接。

推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首席技术专家制度,选聘一批高校院所专家教授兼任企业首席技术专家,助力产学研深度融合。

协作配套强链工程

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推动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机制,引导产业链龙头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质量、标准、认证体系,培育价值共享、互促共进的产业链新

型伙伴关系。

聚焦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链,支持各地探索建设细分领域旗舰平台企业,帮助企业降低原材料采购、物流运输、品牌推广等生产经营成本。

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开发建设产业链线上供需对接平台,推动就近就地协作配套。

定期举办分行业采购洽谈会,支持100家左右重点培育的“引航企业”,面向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布采购计划,提高本地供应链配套率。

在县域范围内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形成一批核心配套产品,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配套能力。

到2025年,培育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0个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个以上。

江苏省专精特新奖励补助可联:18755150022(同v)

质量品牌创优工程

实施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推广应用卓越绩效、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方法,提高产品性能稳定性和质量一致性。

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巡诊,提升企业内部管理和质量管控水平。

优先推荐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产业链延伸性好的专精特新企业申报“江苏精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

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争创中国质量奖、全国工业大奖、全国质量奖、全国质量标杆、省长质量奖15个,培育

“江苏精品”制造业企业500家。

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

支持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享受知识产权优先审查政策,帮助企业高效获权。

深入实施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工程,优先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申报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和示范企业,将符合规定的知识产权费用纳入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范围。

重点面向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园区等,布局建设一批专利导航服务基地。

构建省、市、县“1+13+N”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为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服务。

跟踪发布重点产业知识产权动态和风险提示,加强专精特新企业海外知识产权风险防控和纠纷应对能力培训。

到2025年,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不少于130家,超过80%的专精特新企业实现知识产权管理标准化。

数字技术赋能工程

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加快传统制造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等数字化改造,提升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和精细管理水平。

分行业分领域编制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推行专精特新企业智能制造顾问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制度,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免费诊断服务和两化融合贯标全覆盖。

完善“上云用平台”产品目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设备上云和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组织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专精特新企业需求,开发集成一批面向典型场景和生产环节的工业APP。

到2025年,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建设智能车间500个、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0家,重点培育星级上云企业3000家左右。

特色金融助力工程

发挥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

用好国家开发银行“科创专项贷款”,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

建立健全专精特新企业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全省银行机构为专精特新企业新增5000亿元以上的授信。

支持保险机构开发符合专精特新企业发展阶段和需求的保险产品,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和新材料首批次应用保险补偿机制试点。

深入实施省重点产业链优质中小企业和科技型企业上市培育计划,开展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挂牌精准服务,优选10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纳入上市后备资源库,精选500家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在江苏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挂牌。

到2025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达300家左右。

服务体系升级工程

支持省级以上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和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服务项目清单,提升精准精细服务水平。

完善全省跨部门政策信息发布一站式平台服务功能,加强与“苏企通”平台对接联通,实现惠企政策智能匹配、“一键直达”。

推动各级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提档升级,提升资源整合能力,增强公共服务供给。

完善专精特新企业服务专员制度,“一企一策”精准提供服务,累计配备服务专员2500人以上,力争每两家企业配备1名专员。

发挥展览展销平台作用,支持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RCEP成员国建设海外仓,助力线上线下开拓国内国际市场。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

省政府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发展,负责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建立工作通报制度。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成立培育工作专班,推动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加大政策支持

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支持范围。专精特新热线:1875515 oo22

优化省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方向,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给予资金奖补和贴息补助。

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和省政府投资基金作用,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投资和赋能力度。

强化人·才引培

依托国家重点人1才计划和省"双创计划"“333工程”等,将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人1才需求纳入支持范围。

鼓励专精特新企业联合高校院所、科研机构申报组建关键核心技术人1才攻关联合体。

开展省科技镇长团结对联系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行动。支持各地将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高层次人1才纳入子女入学、医疗保健、住房保障等政策优享范围。

实施“英才名匠”等产业人1才培训计划,依托张謇学院、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等专业机构,对专精特新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1才、高技能人1才开展轮训。

-----

积极构建“苏畅”人1才服务体系,依托江苏省人1才服务云平台持续发布人1才需求信息。畅通专精特新企业优秀人1才职称评价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申报考核认定高级职称。

推动具备条件的专精特新企业试点开展高级职称自主评审。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积极参与数字技能提升行动,大力培养数字技能人1才。

营造良好环境

实施专精特新项目“正面清单”管理。对企业项目核准备案、环评、安评、能评等简化审批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

规范涉企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消防等行政执法检查,推行包容审慎监管。

健全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依托省广播电视总台、新华日报等主流媒体,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典型宣传,通过多种形式讲好“专精特新”故事,在全社会营造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