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精特新
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2025版)
2025-01-15  浏览:0

申报文摘为服务秒写用户,本专栏主要转载摘选项目申报热点重点难点等;仅限交流学习,若有不妥或侵权,烦请告知删除。

以下文章来源于惠企策论 ,作者何老师专栏

最近琐事缠身,不少老师留言要求出一版“专精特新政策”深度分析,一直未能抽出时间整理。

昨日抽空简单整理《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命名为“2025版专精特新评价标准”,有老师怀疑标题党,然很快朋友圈到处是“2025专精特新新规”的推文。

参考《专精特新评价标准(2025版)》

这里有一些误解,专精特新的政策未变,但实施路径有变;培育梯度不变,但过程有调整;大方向不变,但支持重点切换。

一、专精特新政策的宏观视角

2025年专精特新政策执行的顶层叙事逻辑:“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1」。”

所有政策制定修订以及评价指标体系都是为此纲领服务--构建机制。

1.政策体系

方向上要求执行“加强全链条创新赋能,鼓励专精特新企业加大科研投入,牵头承担重大技术攻关任务。”

具体的项目方向包括:

“概念验证、小试中试平台、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导航和运营工作、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协同创新、数字化技改投资、节能诊断、绿色工厂梯度培育、智能工厂梯度培育等。”

2.服务体系

(1)继续优化梯度培育体系,“小巨人”企业依然是核心工作和任务,方式上更加强调“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2)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打造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平台,应用数字化产品成为评价重要指标;

(3)建设培育服务体系,用好“一张网”,为企业提供包括融资增信在内的各类个性化、精准化服务;

(4)奖补资金扶持,各地协同,部委继续支持2025年重点小巨人。

3.监管体系

新增区域评价,“提供衡量培育成效的质量标尺,指导地方兼顾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服务「2」”。

(1)企业监控,通过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常态化开展企业发展质量动态检测,实施双随机抽查工作;

(2)加强对各地区培育服务工作的指导和评价,考察区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质量,通过率、复审率、成长性;

(3)考察区域培育工作,包括数字化转型、大中小融通、融资等工作。

区域评价影响国家对地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奖补拨款系数,“企业评价指标”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评价体系与实施

《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2025版)》正式文件还未发布,根据大会报告整理的指标已经广为传播。

专精特新政策执行的是梯度培育,管理办法涉及的动态管理、申报程序、梯度原则、管理分工、推荐权责应该都不会有大的变化,变化的是评分标准。

企业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点变化:

1.申报简化,《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作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认定、复核和政策支持的重要参考依据”,进一步简化现行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标准”;

2.数据自动获取,大多指标无需填报或者佐证,即可从税务、统计、人社、政务、检测认证等系统获取;

3.重视财务表现,深挖成本利润、资产收益、成长情况;

4.数据处理更科学,除了与行业平均对比,专利更是考察集中度、加权量,不再简单的堆砌数量。

区域评价指标体系是监督地方主管部门,引导其工作,也会衍生不少可申报的项目,下一步重点关注。

三、实施规则的变化预测

或许本次发布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不是完整的专精特新评价标准,但应该占据较大的影响因子。

坚持梯度培育,除去直通、加分特例,这版《专精特新发展评价指标》对2025年申报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根据本次大会的精神,有几点变化值得重视:

1.服务机构备案贯标,金部长推动的服务机构建设,预测(这个瓜不保熟)2025年未在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备案或者五星评级过低的机构可能不允许提供服务;

中小企业服务需要各类机构协助,知识产权、财税审计、政策咨询、产业引导、技术开发、设计推广等,但是要纳入监管;

2.导向明确,报道中多次提到的数字化、绿色化、大小融通等是新的评审重点,培育工作积极重视这些方向;

3.重点小巨人奖补方向依然是“三新一强”,支持“小巨人”企业打造新动能、攻坚新技术、开发新产品,强化产业链配套能力「3」;

4.培育机制必须是闭环的,监督地方工信,避免冲量砸金子招牌,2025年最难的不是企业,而是地方工信;

当然,压实推荐责任,结合评价系数,专精特新获得的奖补资金动态弹性空间很大。

本次大会到明年申报还有较长的时间,如果把这些信息当吹风会、务虚会,测试资讯反馈完毕,春节前后应该有正式文件方案发布。

一家之言,姑妄听之,不当之处请老师们给予斧正。

——本回完——

注释说明:

1.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作出重要改革部署;

2.金壮龙指出,提供衡量培育成效的质量标尺,指导地方兼顾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育服务,持续擦亮“专精特新”金字招牌;

3.赛迪副总杨东日说,财政资金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取得了良好效果,今年新一轮财政资金奖补政策接续推出。

发表评论
0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