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贯标简介
两化融合贯标是指贯彻《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充分利用企业“战略-优势-能力” 主线、助推企业在未来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一个指标,而且企业两化融合贯标类似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贯标,它既是企业两化融合水平的直接体现,又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一项认证,对于企业品牌影响力的传播极具价值。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发展简称两化融合。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是企业系统地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两化融合过程管理机制的通用方法,覆盖企业全局,可以帮助企业依据实现自身战略目标所提出的要求,规范两化融合相关过程,并使其持续受控,以形成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所要求的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
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如下: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从2014年发布到现在,全国总共3万多家企业开展贯标工作,目前有3万多家企业通过贯标。大致经过4个阶段,第一阶段全国甄选贯标试点企业,2014年第一批贯标试点企业选了502家,都是大中型工业企业,试点企业营收规模普遍在几十亿到几百亿。第二阶段,地方甄选试点企业(如福建省、广东省、浙江省、安徽省),规模偏小,营收在1-10亿左右。第三阶段,发展推行阶段,企业规模大小不一。第四阶段,2022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能力分级国家标准发布,正式进入升级版,着重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
两化融合贯标奖励政策如下:
内蒙古自治区:
对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贯标评定的企业,达到5A级、4A级、3A级、2A级、A级的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50万元、30万元一次性奖励。
天津市:
对通过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企业,给予50万元一次性补助。
重庆市:
对首次通过国家评定机构认定的企业(以国家评定机构认定证书为准)奖励10万元,对首次通过国家评定机构评定的AA级以上企业,给予不超过3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通过两次监督审核后,再择优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认定作为企业申报智能化改造项目的优先条件。
安徽省:
对通过国家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评定的企业,择优给予一次性奖补50万元。
湖北省:
对首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评定的工业企业一次性奖补30万元。
山西省:
集成电路企业和软件企业新认定为“国家质量标杆示范企业”“工业领域国家标准化试点企业”“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国家级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及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的,给予一次性100 万元奖励。
陕西省:
对两化融合项目按照投资额最高给予500万元支持,对通过贯标认证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